在健康與安全日益受重視的當下,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不言而喻。綠都(膳食)集團憑借近 20 年專注食堂承包的經驗,深知合理飲食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同探索健康飲食習慣的奧秘。
一、食物多樣,均衡搭配是基石
人體如同復雜精密的機器,需要多種營養素協同運作,以維持正常運轉。每天攝入谷類、薯類、蔬菜、水果、畜禽魚蛋奶、大豆堅果等多種食物,是確保營養全面供給的基礎。
以綠都膳食為某學校設計的一周食譜為例,周一午餐有香米飯搭配土豆燒牛肉、清炒西蘭花和菠菜蛋花湯;周二則是糙米飯、宮保雞丁、蒜蓉油麥菜以及冬瓜海帶湯。不同的谷物提供碳水化合物,肉類和豆類富含優質蛋白質,蔬菜則帶來豐富的維生素、礦物質與膳食纖維。如此多樣的搭配,為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充足能量。
建議平均每天攝入 12 種以上食物,每周 25 種以上,讓餐桌成為營養的 “小宇宙”,各種營養素相互協作,共同為健康護航。
二、控制食量,規律進餐保健康
“每餐七八分飽,健康活到老”,這句俗語蘊含著深刻的養生智慧。吃得過飽,不僅會讓胃腸負擔過重,還可能引發肥胖、消化不良等問題。而規律進餐,定時定量,有助于維持胃腸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。
綠都膳食在服務企業食堂時,會根據員工的工作強度和身體需求,合理設計餐量。比如,為體力勞動者提供稍多的主食和蛋白質,而對久坐辦公室的員工,則適當增加蔬菜和粗糧的比例。同時,倡導員工定時就餐,避免因忙碌工作而錯過用餐時間,或是在非用餐時段過度進食。
三、蔬果、奶類、大豆,多多益善
蔬果、奶類和大豆堪稱健康飲食中的 “黃金三角”。餐餐有蔬菜,每天攝入 300 - 500 克蔬菜,且深色蔬菜應占一半,如菠菜、西蘭花、胡蘿卜等,它們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膳食纖維,是腸道健康的 “清道夫”,能促進腸道蠕動,預防便秘,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風險。
天天吃水果,每天攝入 200 - 350 克新鮮水果,像蘋果、橙子、藍莓等,為身體補充豐富的維生素 C、抗氧化物質,有助于增強免疫力,延緩衰老。經常食用豆制品,適量攝入奶類,每天 300 克液態奶,可為身體提供優質植物蛋白和鈣元素,對骨骼健康大有裨益。
四、適量攝取優質蛋白
魚、禽、蛋、瘦肉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,但要注意適量攝入。優先選擇魚和禽類,它們脂肪含量相對較低,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對心血管健康有益。少吃肥肉、煙熏和腌制肉制品,這類食物往往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和亞硝酸鹽,過量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發病風險。平均每天攝入總量 120 - 200 克為宜。

五、少鹽少油,控糖限酒護身體
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刻不容緩。高鹽飲食是高血壓的 “幫兇”,每天食鹽不超過 5 克,少吃咸菜、腌制品等。烹調油每天控制在 25 - 30 克,多選用橄欖油、菜籽油等健康植物油,減少油炸食品攝入,降低油脂對身體的負擔。
糖分攝入過量易引發肥胖、糖尿病等問題,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 50 克,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,遠離含糖飲料、糕點等甜食。成人飲酒也要適量,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25 克,女性不超過 15 克,減少酒精對肝臟、心血管等器官的損害。
六、足量飲水促代謝
水是生命之源,對人體新陳代謝至關重要。成年人一般每天需主動、足量飲水 1500 - 1700 毫升,以白開水和茶水為宜。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溫水,可喚醒身體機能,促進新陳代謝;工作學習間隙,定時喝水,保持身體水分平衡,讓身體各器官在 “水潤” 的環境中高效運轉。
七、合理選擇零食
在兩餐之間,若感到饑餓,可選擇營養豐富、低油、低鹽、低糖的零食,如水果、堅果等。一個蘋果、一小把杏仁,既能補充能量,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多負擔。但要控制零食攝入量,避免影響正餐食欲,擾亂正常飲食節奏。
八、注意飲食衛生
“病從口入”,選擇新鮮、衛生的食物是健康飲食的前提。在采購食材時,仔細檢查食品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和食品標簽。烹飪過程中,生熟分開,避免交叉污染,肉類、海鮮等食物要徹底煮熟,確保食品安全。餐具定期消毒,飯前便后洗手,從細節處守護健康。

綠都(膳食)集團近 20 年來,始終將這些健康飲食習慣融入食堂承包服務中,從食材采購、菜品設計到烹飪制作,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,致力于為廣大客戶提供安全、營養、美味的餐飲服務。希望大家也能將這些健康飲食習慣融入日常生活,讓健康常伴左右。